作为养殖芦花鸡几十年的老手,赵红喜给了陈明很多建设性的意见。
比如,赵红喜建议陈明在鱼塘外面架设一层钢丝网,就架设在鱼塘水边,这样可以避免芦花鸡“外逃”。
陈明有些惊了:“芦花鸡还会游泳?”
赵红喜笑了:“你太小看芦花鸡了。”
“为什么要架设在河边?堤坝上不是更稳固?”陈明又问。
赵红喜摇摇头:“芦花鸡虽然会游泳但毕竟是家禽,没办法像海鸥那样直接在水里起飞,你把钢丝网架设在堤坝上就等于给了芦花鸡起飞的空间,那你得建多高的铁丝网?得多少钱?”
陈明愣了愣神随即连连点头。
不得不说,赵红喜给了陈明很大的帮助,光是这一项就不知道帮陈明节省了多少开销。以芦花鸡的飞行高度,真要是在堤坝上建铁丝网,那至少也得七八米高才行。
赵红喜也告诉陈明,芦花鸡公鸡的性情比较暴躁,领地意识很强,所以当鸡苗出生之后,得有一段时间住在单独的鸡舍里,空间不用太大,但一定要保持温度在三十度以上,否则很容易生病。
另外,赵红喜一再嘱咐陈明,千万不要给芦花鸡喂饲料,尤其是有激素的饲料,不然芦花鸡的味道一定不好,到时候也很难卖出高价。
两人聊了很久,董大力也很有眼力见的一直等在养殖场。
陈明学到了很多东西,有了赵红喜的帮忙他对芦花鸡的养殖也越来越有信心。
四点多,赵红喜要走的时候,陈明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:“赵叔,还有一件事儿我想问你,芦花鸡你是怎么抓的?”
这次,赵红喜就没有刚才那么干脆了,故意卖起官司:“这件事你还是自己摸索吧,做什么事儿都一样,只要你用心了,就一定能找到办法。”
芦花鸡的天性决定了抓鸡很困难,陈明也一直被这个问题困扰,不过,这批鸡苗长大还需要几个月的时间,陈明有信心能找到方法。
见赵红喜要走,董大力直接发动了车子,回头跟陈明交代:“你就别去了,我还得再送你回来麻烦,我直接把赵叔送回山上去,你放心一点问题没有。”
没等陈明答应,董大力已经发动了车子。
第一批鸡苗放进山林里,陈明的内心莫名的燃起了一股希望。陈明粗略的算了一下,除去各种开销费用,三个月后这批鸡苗出栏,就算是按照正常的市场价,每一只鸡的利润也在三十块钱左右,也就是说总利润能到九万块钱。
这根本就是捡钱啊!
一想到这里,陈明就变得十分亢奋,一整个下午都呆在山林里,拿望远镜观察记录芦花鸡的各种习性和生活习惯。
他知道赵红喜所说的秘密,就藏在芦花鸡的生活习惯里,这一点显然瞒不过陈明。
林峰给陈明打了电话,问他创业的事情怎么样了。
陈明也没隐瞒,把这段时间经历的事情都告诉给了林峰。林峰听后大为震惊,笑着调侃:“你是不是很快就要变成你们凤鸣村的首富了?”
林峰毕业之后就去了一家直播公司学习,现在各种流程上的问题也已经了解的差不多,他想自己开个工作室搞直播,但跟陈明面临的问题一样:没钱。
“你不是要来我这拉投资吧,我可告诉你,谈什么都行,别跟我谈钱,犯怵。”
陈明是真的调侃,林峰也是真的无奈。
他已经找了加价公司,想让别人出钱投资,虽然项目策划做的不错,虽然口才也不错,但对方一听林峰是刚毕业的大学生,聊天就戛然而止。
投资本来就有风险,大学生更是高风险人群,所以面对林峰投资人就显得格外谨慎。
两人聊起了姜磊,姜磊毕业之后就去了农科院,现在是一名实习研究生。在所有同学里,姜磊应该是目前发展最稳定的一个。吃公家饭做科研,虽然不至于大富大贵,但这一辈子基本已经稳定了。
“听说混的不错,姜磊这货你也知道,嘴甜的跟抹了蜜一样,你想啊,旁边都是些三十四岁的叔叔阿姨,猛不丁碰出个帅哥,还是个雏儿,那不得当香饽饽捧着啊。”
林峰调侃姜磊,陈明也为自己的舍友感到欣慰。
下午五点多,工人们已经陆续回家吃饭,养殖场的建设已经基本完成,剩下的一些收尾工作也用不了几天。
陈明把提前准备好的钱拿出来,仔细算了很多遍,准备再过几天就给村民们结钱。
刚走出客厅,就看到旁边的厨房里有火光,跑过去一看竟然是二叔陈江在做饭。
“哟,二叔,您老还会做饭呢?”陈明故意调侃了一句。
“那可不,这么好的东西,咱不得先尝个鲜?”
听到这话陈明不由的一愣,掀开锅盖一看,瞬间愣住了。
陈江杀了三只鸡苗,还给炖了!
“你哪来的鸡?”
“你下午不刚拉了一车鸡?怎么还不能让我尝尝了?”
“那是鸡苗!还没长大!”陈明有些无语了。
但他还是低估了陈江的脸皮:“鸡苗怎么了,你没听过么,猪肉还得烤ru猪,鸽子得吃烤ru鸽,连烤全羊人家都选小羊羔了,吃你几只鸡苗还心疼了?!”
陈明有些后悔了,他当初给陈静一份月薪三百的工作,为的就是能躲开陈江这个麻烦,没想到现在才意识到自己是把麻烦惹到身边了。
“这次就算了,以后没有我的同意不允许抓鸡,再有下次,你就不用在这儿干了!”
陈明说了一句狠话,气冲冲的回了客厅,但显然,陈江并不觉得自己做了多过分的事情,反倒是这芦花鸡,越吃越香越吃越有味道。
养殖场也建了鸡舍,跟赵红喜提议的一样,幼苗培育还是要在鸡舍里完成,幼苗阶段的芦花鸡抗病能力最差需要人为干预。
养殖场还建了两座房子,不大,一间用来住人,另一间用来当仓库。水塘边上建了恒温育苗室和一些其他建筑,总体来说,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了。
因为资金紧张,房间里陈明只放了一张床一张桌子。沙发是董大力的公司拉来的,是上一年换下来的旧沙发,本来打算扔掉,被陈明宝贝一样的抢来了。
还有几个资料柜、办公桌也都是从董大力那“抢劫”来的。
本来,梁凤霞想把家里的电视和冰箱都搬过来,她和陈山也一起住过来,一来能给儿子帮忙,再者也省去了请人看管养殖场的费用。
但陈山死活不同意,坚持不去陈明的养殖场住。
梁凤霞本来打算把陈山一个人丢在家里自生自灭,他跟儿子一起住在养殖场,可想了想陈明还是让梁凤霞留在了家里。
虽然不怎么称职,但陈山毕竟是自己的亲爹,身上还有些病,离不开人。
晚上,陈明一个人坐在空旷的院子里,仰头看着漫天的星光。
养殖场通了电,陈明还特地让通讯公司的人给装了网络,买了一台二手的笔记本电脑。搞养殖查资料是少不了的。
墙上的灯亮着,很亮,照的陈明睁不开眼。
很快,养殖场的建设就完成了。
陈明给村民们发了工资,每个人都多发了一百,就当是回馈村民了。
二爷爷一行人也很感动,毕竟对于很久没干过老本行的泥瓦匠来说,钱不钱的对他们来说已经没那么重要了。
被认可反倒更重要。